總網頁瀏覽量

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

誰還在閱讀?


日  期:
2018423
學習目標
1)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
學習材料
附件1「閱讀問卷調查」

附件2「令人憂慮,不閱讀的中國人」

附件3「李怡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」

附件4「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試讀」


教學步驟 (參考)
1      引起動機〔15分鐘〕
(1)    完成附件1閱讀問卷調查
(2)    閱讀附件2令人憂慮,不閱讀的中國人
(3)    請學生分享對附件2令人憂慮,不閱讀的中國人的感受

2      觀看短片〔30分鐘〕
(1)    觀看短片「誰還在閱讀?

(2)    短片內容:
可能是很多人的感受:「當今社會識字的人多了,閱讀的人卻少了。」
過去三年,有機構就港人閱讀風氣進行問卷調查,發現今年港人喜愛閱讀的程度最低。有智庫組織以問卷成功訪問一千名15歲或以上人士,40.6%表示過去半年有閱讀習慣(最少閱讀十頁以上與學習無關的同一本書),較去年低6.3%;以10分為滿分,受訪者表示喜愛閱讀的程度平均是4.75分。
為甚麼香港在物質上可以富可敵國,但在閱讀文化上卻是一個貧瘠之城?哪些香港人還在閱讀?
這一集,訪問了時事評論員、專欄作家李怡;一個在「我是超級書迷」比賽中,贏得「終極超級書迷大獎」的11歲女孩;一個由普通「師奶」變為積極推動親子閱讀的「故事媽媽」;一個擁抱閱讀、提倡「漂書」活動的年輕人。
(3)    請學生分享對短片內容的感受:
 l   為甚麼香港在物質上可以富可敵國,但在閱讀文化上卻是一個貧瘠之城?
l   對時事評論員、專欄作家李怡說話的感受;
l   對一個在「我是超級書迷」比賽中,贏得「終極超級書迷大獎」11歲女孩說話的感受;
l   對一個由普通「師奶」變為積極推動親子閱讀「故事媽媽」說話的感受;
l   對一個擁抱閱讀、提倡「漂書」活動年輕人說話的感受。

3      閱讀書籍(試讀)〔15分鐘〕
(1)    派發附件3「李怡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」
(3)    派發附件4「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試讀」

4      總結〔10分鐘〕
(1)    老師向學生分享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。
(2)    老師鼓勵學生培養閱讀的習慣。



附件1:《閱讀問卷調查》

請完成以下有關閱讀習慣的問卷,塗滿相應答案的圓圈。謝謝。

年級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性別:

1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不計算漫畫或教科書,你認為自己閱讀印刷體書籍的數量較去年
沒有變化
不清楚

2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不計算漫畫或教科書,你平均一個月大約用多小時間閱讀印刷書藉(包括完成學校讀書報告及進行早讀課的閱讀時間)?    小時

3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不計算漫畫或教科書,你平均一個月大約閱讀多少本印刷體書籍(包括完成學校讀書報告及於早讀課閱讀的書籍)?    

4      你所閱讀的印刷體書籍大多來自
自己/家人購買
向人借閱
在學校圖書館借閱
在校外圖書館借閱
學科提供,例如中文科
不清楚

5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不計算漫畫或教科書,你在購買印刷體書籍的金額為
$50以下
$50-$100
$100-$300
$300-$500
$500-$1000
$1000以上

6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不計算漫畫或教科書,你大約購買了多少本印刷體書籍    


7      您最常閱讀(包括網上閱讀)下列哪類書籍(可選多於一項):
旅遊地理類
運動健體類
烹飪飲食類
心靈勵志類
文學小說類
人文歷史類
宗教哲學
手工美術類
生活消閒類
科普
語言學習類
其他(請註明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      以下哪項,是你閱讀書籍(包括網上閱讀)最主要的目的:
增加課外知識
娛樂放鬆
豐富與朋友聊天話題
培養創造力/想像力
增強考試競爭能力
其他(請註明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9      在過去的一年,你每天在網上閱讀(包括手機、平板電腦、電腦)的時間為
沒有
平均每日少於1小時
平均每日多於1小時

10    以下哪項,是你上網閱讀的項目(可選多於一項):
漫畫
討論區
電子書
雜誌
新聞或新聞評論
社交媒體,如臉書 / WhatsApp / WeChat / Instagram 等貼文

11    若一本書籍,同時有電子本和印刷本,您會優先選擇
電子書
印刷本
視乎價錢而定
視乎書本而定

12    你的家庭成員有沒有閱讀的習慣?若有,是哪位成員(可選多於一項)?
父親
母親
兄弟姐妹
其他(請註明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沒有





不清楚









附件2孟莎美《令人憂慮,不閱讀的中國人》
(孟莎美:印度工程師,現居上海
資料來源:http://big5.china.com.cn/gate/big5/cul.china.com.cn/book/2013-08/12/content_6203232.htm

我在從飛往上海的飛機上。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,機艙已熄燈,我吃驚地發現,不睡覺玩iPad的,基本上都是中國人,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打遊戲或看電影,沒見有人讀書
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裡。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,我就注意到,德國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靜地閱讀或工作。中國乘客大部分人要麼在穿梭購物,要麼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。
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
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,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:「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,沒有人看書?」我一看,確實如此。人們都在打電話(大聲談話)、低頭發短信、刷微博或打遊戲。或喧囂地忙碌,或孤獨地忙碌,唯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。
據媒體報導,中國人年均讀書0.7本,與韓國的人均7本,日本的40本,俄羅斯的55本相比,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
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,一個萬多人的小鎮,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。
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,青年人上網,少年兒童看電視。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、上網和看電視。
不管是在網吧,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,我們可以看到,大多數都在玩遊戲,少部分在聊天。
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。再看看各部門領導,一天忙於應付各種檢查、應酬、飯局。
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,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書了。這確實讓人擔憂。
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面的原因:
一、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。
二、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;
三、是「應試教育」,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;
四、是好書越來越少。
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《低智商社會》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。他在書中說:在中國旅行時發現,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,而書店卻寥寥無幾,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,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,中國是典型的「低智商國家」,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!
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,一個是以色列,另一個是匈牙利。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。
當孩子稍稍懂事時,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:書裡藏著的是智慧,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,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。
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,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。在猶太人眼裡,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,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。這裡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,在「安息日」,所有的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,商店、飯店、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,公共汽車要停運,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,人們只能待在家中「安息」祈禱。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,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。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,大家都在這裡靜悄悄地讀書。
另一個國家匈牙利,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,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,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,而我國平均45.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。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,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,佔人口的1/4還多。知識就是力量,知識就是財富。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,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。
以色列人口稀少,但人才濟濟。建國雖短,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。以色列環境惡劣,國土大部分是沙漠,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,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,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。
而匈牙利,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元,涉及物理、化學、醫學、經濟、文學、和平等眾多領域,若按人口比例計算,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「諾獎大國」。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,可謂數不勝數,有小物件,也有尖端產品。一個區區小國,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,靠著智慧和力量,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「大國」。
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: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,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,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準;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,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,一個國家誰在看書,看哪些書,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。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,還影響到整個民族,整個社會。
要知道: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,是可怕的民族;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,是沒有希望的民族。



附件3廁所裡的哲學課
資料來源:李怡《一分鐘閱讀》
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
作者:亞當‧弗萊徹、盧卡‧艾格 以及 康拉德‧柯列弗
出版創意市集
出版日期:2017-9-7

柯聰明教授有一封寫給學生的信,第一句是:「歡迎加入廁所大學!」
無錯,柯聰明教授任教的就是廁所大學。
柯聰明的英文名是Konrad CleverClever是聰明的意思,所以譯者就譯為柯聰明。他其實是一本書的兩位作者在書中的化身。兩位作者一個叫亞當‧弗萊徹(Adam Fletcher),他自我介紹是:生於1983年,英國禿頭男。當他沒在寫書的時候,他把時間花在唸哲學家的名字(不過還是唸錯了)、刮鬍子,以及讓他的第二故鄉柏林變得不安全。他現在居於德國柏林。另一位叫盧卡斯‧艾格(Lukas N.P. Egger)也是生於1983年,自我介紹是奧地利哲學家,他不覺得寫書可以賺錢,所以專注於人工智能的發展。除此之外,他經常在想:為什麼好玩的事情常常不是傷風敗俗,就是會讓人變胖的呢?他經常想的這個哲學問題,實在太深,不易回答。
用柯聰明教授名義寫的書,叫做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。
第一篇就是柯聰明教授致學生的信,信中說:你們知道自己一生中,有超過17個月又15天,是在廁所度過嗎?而其中有整整92天是坐在馬桶上的。試想,每天在馬桶上的十幾二十分鐘,做些有意義的事,豈非好主意?這樣,廁所就不僅是舒解之處,也可以說啟發之源。方便之後,不但身體輕盈些,還可以多帶點腦細胞回到日常生活。
於是,幽默作家柯聰明教授就從古今中外,選出13位世界哲人,設計出100堂課,用輕鬆易懂的語言,向你解釋各種哲學思維,帶領你打開哲學大門。

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雖然說是用蹲馬桶的時間搞通一堂哲學課,但書中又提出警告:「如廁時閱讀請慎重考慮,有50%的讀者笑死在馬桶上;49%的讀者欲罷不能,坐太久而得痔瘡!」因此,廁所時間,只是兩位幽默作者的一個好玩的提法,真正的意思,就如這本書的副題:「每天14分鐘,跟著蘇格拉底、笛卡兒、尼采等13位世界哲人,秒懂100個最經典的哲學思維」。14分鐘,不一定在廁所的。
有人介紹這本書,說「上廁所的14分鐘,讓讀者深入淺出理解哲學題目、流派、主張和名言,這大概就是莊子說的『道在尿溺』的深度示範了吧!」莊子講的「道在屎溺」,是比喻道之無所不在,即使是在最低賤平常的事物中都有「道」。話說清朝末年,李鴻章熱心於洋務。有一次,他問一個下屬什麼叫拋物線,下屬講了一大通後,李鴻章仍是不懂。下屬就說:「李中堂,你撒不撒尿,撒尿就是拋物線啊!」李鴻章一下子大笑明白了,並說:「莊子說『道在屎溺』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!」
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講的也是這個道理,一般人常被各種學派及理論搞得昏頭轉向,這邊一個尼采,那邊一個康德,還有蘇格拉底……,感覺高深莫測,但其實是在蹲馬桶的輕鬆時間也可以花十多分鐘弄明白的。而且,哲學是很有趣的學科。

什麼人適合讀這本書呢?所有每天蹲馬桶的人,想讓人覺得有點知識或顯得聰明的人,想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的人,想透過哲學,解開人生疑問的人,學生、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無業者,都適合。

馬克思的廁所(請選播3813)
打開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這本書,你將發現豐富又好玩的哲學知識,除此之外,你還可以走進偉大哲學家如柏拉圖、尼采的廁所。所謂廁所,就是用一幅某哲學家蹲廁所的漫畫,配上獨特的裝置,簡易說明這位哲學家的思想、軼事、名言。100堂課中,許多都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,講出一些哲學道理。例如:哲學是什麼?真理和智慧的差異;當哲學遇見政治,等等。
比如馬克思的廁所,漫畫中大鬍子的馬克思蹲廁所,背景掛有一個博愛勳章,意思是他學生時代因交友廣泛花錢太多,而要他老爸幫他解決債務。廁所有他在馬桶上閱讀他和恩格斯辦的《萊茵報》,這報紙提醒大家注意工人的困境;有他當過股票交易員時代的股票;有月曆,是因為他是最會拖稿的作家,《資本論》一書拖了16年才交稿;還有一幅切‧格瓦拉(Che Guevara)像和一個「非馬克思徽章」——斧頭、鐮刀、星,代表標榜馬克思主義的政權。
柯聰明對這個徽章的意義作說明:馬克思以分離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想法著名。雖然他希望催生的是一個「無階級」而和平的社會,但他的思想卻往往被暴君濫用,結果增加了不公平的行為以及格瓦拉T恤的暢銷。
格瓦拉像則說明: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現代代表,他和馬克思的聲望都是死後被拖累的,也都是被錯誤感動的受害者。兩人都有廣泛影響力,卻都是只有少數人真正知道他們立場和主張什麼。兩人都留鬍子,有助T恤銷售。

廁所裡的哲學課》的第18堂課,是「真理與智慧的差異」。作者解說真理這個概念,說常常會被當作知識和智慧的相似詞,然而,它們之間卻有微妙差異:真理是抽象的,知識是個人的,而智慧是當真理和知識都行不通時可以用上的概念。
真理表示擁有一些知識,而智慧則是了解如何善用知識。真理讓你可以分辨何謂愚者,智慧讓你有能力發現鏡中人。
×      真理是知道番茄是水果;智慧是指它不適合剁碎摻和在水果沙律裡。
×      真理意味幾乎可以在網絡找到所有想知道的解答;智慧是知道答案不在Facebook上。
×      真理是指你的伴侶「一切都好」,智慧表示那是「一切都不好」。
×      真理意味香腸好吃;智慧則是最好別知道裡面的成份。
×      真理表示蛋糕可口;智慧知道糖尿病是隱疾。
×      真理意味胡蘿蔔含維他命A,可以幫助人在黑暗中看得清楚;智慧知道它們不能代替電筒。
×      真理是指點擊「我接受商業條款」的按鈕;智慧是指這個按鈕還包含接受許多其他事。
×      真理意味你在Facebook867位好友;智慧則是世界上只有12個人會借給你100元。
×      真理是知道某產品正在打五折;智慧是知道這還是比成本多了一倍。
漫畫畫了一隻豬和一根香腸。真理:豬很可愛;生活智慧:我不想知道何種內含物令香腸如此美味。
這就是真理作為知識,和智慧可以窺見鏡中人的差異。




附件4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試讀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iusnews.com/event/view/3332
《廁所裡的哲學課》
作者:亞當‧弗萊徹、盧卡‧艾格 以及 康拉德‧柯列弗
出版:創意市集
出版日期:2017-9-7
誰適合讀這本書?
每天都會蹲馬桶的人
想聽起來很聰明的人
想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的人
想透過哲學,解開人生疑問的人
學生、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無業者
名人推介
l   使用警語:「如廁時閱讀請慎重考慮,有50%的讀者笑死在馬桶上;49%的讀者欲罷不能,坐太久而得痔瘡!」──螺絲拜恩(暢銷書人氣作家)

l   「這本書跟市面上『淺顯易懂』的哲學入門書大不相同,如果只是在上廁所時讀,也未免太可惜了(而且會便秘吧)!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通勤時或睡前閱讀,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!也適合匆忙的上班族或學生!」──厭世哲學家(高中教師)

l   「上廁所的十四分鐘,讓讀者深入淺出理解哲學題目、流派、主張和名言,這大概就是莊子說的『道在尿溺』的深度示範了吧!」──祁立峰(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)

l   「妙言妙語!許多地方點中了哲學問題的核心笑穴。」──冀劍制(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)

l   「這本書把哲學講得很幽默,很有創意。莊子說道在屎溺間,讓你不想走出廁所的,一定是最偉大的。」──耿一偉(導演/策展人)

l   「為真實尋求真理,你這輩子必須至少懷疑一切一次。」──笛卡兒

l   「兼具知性與娛樂!是我讀過最好玩、最好笑的書。等不及讀第二次了!」──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

l   「我已經學哲學八年了,所以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在廁所裡教哲學。作者巧妙的結合幽默與哲學學說,讓人耳目一新!喜歡大笑和哲學的人都應該買這本書,我超推薦!」──亞馬遜讀者二號(也是五顆星推薦)















70 堂課經典哲學難題:電車問題

先恭喜你,你是蝙蝠俠。不幸的是,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。當你正準備測試披風的飛行特性時,電話突然響起,電話的另一頭是警探高登,他拜託你盡快前往高譚市車站,因為小丑在那挾持人質。
蝙蝠俠,上蝙蝠車吧!
當你抵達車站時,發現小丑正駕著車快速衝向被綁在鐵軌上的五名人質。一開始你想不到救援方法,後來發現可以用開關改變軌道,快車可以被引導到另一條軌道上,只不過那條鐵軌上還有個工人正忙著,完全不知道自己處於危險,他可能會因此當場斃命,但是你沒有其他法子可以阻止快車,而且腰上也沒配戴「奇蹟武器」,眼前你只有兩個選擇:
(一)什麼都不做,讓那五個人死;或是
(二)改變軌道,只讓一個人死。你會去碰那個開關嗎?
□會 □不會

也許你們早就面臨過這種或是類似的問題,它被稱為電車問題(Trolley problem),95% 的人碰上此問題會選擇改變軌道。讓我們現在把情況變得更複雜一點,開關壞了,但橋上站了一個胖子,你可以把胖子推下橋,你也確定他的重量足以讓火車停下來,這樣那五個人可獲救,但胖子會死。你會推他下去嗎?
□會 □不會

這樣的行為更糟嗎?這不算謀殺嗎?調整軌道不算間接殺人嗎?讓我們再回到原本的問題: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,一個人在另一條軌道上,有個開關可以改變軌道,這五位人質都超過七十歲,而另一個軌道上的那位只有十五歲。你會因此比較容易選擇嗎?
□會 □不會

倫理學是哲學的分支,涉及許多難題,也將是本章的重點。
……Too long, didn't read
道德很複雜,一個小小的情境差異就可以馬上改變我們對與錯的結論。還有,當個蝙蝠俠真難。